承接預示極權崛起的《從卡里加利到希特拉》(39 屆), 舒士蘭繼續鉤沉,打開德國電影史禁忌一章。除了常被後世提及的經典宣傳片《意志的勝利》(1935) 與 《奧林匹亞》(1938)、激起反猶情緒的《猶太人蘇斯》 (1940),納粹從掌權到倒台,共製作了過千部電影,儼然要與荷里活分庭抗禮,建立起自家夢工場的明星制度, 透過影像煽動人心。舒士蘭認真檢視非常時期的非常電影,從出走美國前的英格烈褒曼數到德國版《鐵達尼號》,拆解潛藏的思想控制,以及極權下的集體潛意識。
《希特勒的好莱坞》的别名有:希特拉的荷里活(港)。